【世界新视野】老李话商丘:古城的炊烟
来源:顶端新闻     时间:2023-04-14 11:15:43


(相关资料图)

我放慢脚步,让自己静下来,独自一人,静静地走进古城。那是几天前的一个午后。我在维景酒店开会期间,在午饭后短短两个小时的时光里,不知动了那根神经,我竟放弃午间休息,鬼使神差地走进古城,而且是直奔那条街而去。现在看来,这次徒步,可能只是对古城的一瞥,只是一个短短的瞬间,可就是这一瞥,我瞥见了古城的炊烟。在过去的时光里,我从这条小街旁走过无数次,但甚为可惜,我从没有走进这条小街。我知道这条街街口的嘈杂,但我不知道这条街的历史和幽深……我有点赧颜了。别人可能会一字一顿地说,你怎么能会没有去过这条街呢?老实说,我确实没去过,所以,我脸红了。我最初的想法,是去看李家祠堂。古城的李家祠堂在高德地图上找不到。于是,我在百度上搜索《商丘古城有处“李氏祠堂”》这篇文章,文章说李氏祠堂在古城当铺街与刘隅首街交叉口的西北角。我沿小隅首街西行,边走边问,快走到西门的时候,才找到当铺街。沿当铺街北行,再右转,是一大片开阔地,问几个在此聊天的老太太,才知道,这原是胜利小学。现在学校拆了,不知道下一步要在这块地儿上干什么。我举目一望,在原胜利小学西侧、原粮食局西南角,孤零零地矗立着两处各三间的房子,西北角的三间,是李家祠堂,西南角的三间,是高家祠堂。我踏着雨后的泥泞地,恭恭敬敬地走向李家祠堂,先是鞠躬,然后是观看、拍照、思考……大家可能没想到,李家也是古城的大家族啊,不仅有祠堂,还有李家花园。由是,我想到了范仲淹,范仲淹的岳父家李氏就是古城的名门望族,范仲淹的妻子就是北宋宰相李昌龄的侄女、太子中舍李昌言的女儿……原胜利小学门前的这条东西路,以前叫胜利九街,现在叫刘隅首西街。从古城北门沿中山大街向南走,大约100米,就是刘隅首街。中山大街以东是刘隅首东街,以西是刘隅首西街。我从原胜利小学门前出发,沿刘隅首西街东行,边走边看。起初的一段距离,街两边的门面房都因拆迁而关门了,冷冷的,没有人烟。但一个个门额、匾牌还在,显示出曾经的喧嚣与繁华。这些门额,既有中文,也有洋文,既有纯美,也有情调:那个“发中秀”——应该是理发店、“知足常乐”—— 可能是买鞋的、“女人味”——卖女装的、“臭美一族”——估计是美容之类。还有一家“小城故事”,尽管楼上的蔷薇已经放青,但由于关门无人,所以不知道到底是怎样的故事传说;而这家的“七七八八”,我苦思冥想了好几天,也没找到其中的含义,后来,姑且认为,这是店主人无奈离开此地的七上八下的心情……哎,不管它,继续向东走。走着走着,眼前突然一亮:“崔家凉皮”。我顿时想起了毕业于商丘师范学院、现在上海打拼的歌手刘兵,在2019年创作的一首歌《垤泽门》,他用质朴的语言,浓重的感情,具有穿透力的声音,唱了一句:“来一碗崔家的凉皮”,我被震撼了,从此知道了古城的名吃——崔家凉皮。正在崔家凉皮店前拍照、徘徊的我,被古城十大名吃“红梅白激馍”店老板张红梅看见了,她喊我拍她的白激馍、腊汁肉,热情得不得了,真是会做生意。我不敢恋战,继续前行,一转身,就是古城名吃“小鱼汤”。记得有一次,我招待从外地来的一个朋友,想让他吃古城小鱼汤。但不知道哪里有卖的,于是在手机上搜。印象中,搜到的那个地方,不是古城里,是华夏路上的一个小区附近。那是晚上,当我们驱车急急忙忙赶到小鱼汤馆的时候,最后一碗小鱼汤刚刚卖出——卖完了,没有小鱼了,明天来吧——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碗被别人喝的小鱼汤,很无奈地离去。由于生意好,古城小鱼汤的店主人没理我。我只想着,如果我的那位外地朋友再来商丘,我就一定带他来古城,来吃一碗我也没有喝过的小鱼汤……再往东走,就是中山大街,中山大街东侧路南,就是明末清初大文人侯方域的故居“壮悔堂”。我站在街中心四望,东西南北四角都是生意、店铺,人头攒动,人声鼎沸。尽管不知道因为什么,有很粗的铁栏杆挡住了中山大街通往刘隅首西街的路,但我知道,刘隅首西街的炊烟正是古城炊烟的写照。我第一次走进这条街,这条街的炊烟直到现在还令我兴奋不已……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