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关注:『最后一米』的『心』路径
来源:濮阳日报     时间:2023-03-27 15:07:13

“要不是他惦记,俺这条命早没了。虽说乡里乡亲的不用客气,可他见天来俺这儿,有事帮帮忙,没事拉拉呱。你说,俺老太婆心里有多热乎!”3月14日,清丰县韩村镇西赵楼村,提起卢道岗,70多岁的吕付阁满心欢喜、赞不绝口。


(资料图)

原来,2022年11月,认领党员联户工作任务没几天,西赵楼村党员卢道岗就到自己的联系户家中挨个走访。到了吕付阁家,卢道岗看到大门敞开,多次呼唤却无人回应。老人的子女平时在市城区居住,为安全起见,卢道岗赶紧推门进屋,只见老人躺在地上、满头大汗,已处于昏迷状态。卢道岗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,并协助急救人员将老人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。直到家属赶到、老人脱离危险,他才安心离开。其后,吕付阁老人便成了卢道岗的重点关注对象,每天都要到家里转上一圈。

不仅是卢道岗和吕付阁,也不仅是西赵楼村,在清丰,党员和群众之间都有一个特别的关系:联户结对。“我们以‘党员联户、干部包片、支部会商’机制为抓手,从柴米油盐、衣食住行等具体问题切入,通过分片包干、结对帮扶,做好‘认亲、走亲、帮亲’三篇文章,实现家家党员联、户户见党员,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‘最后一米’,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”清丰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王建国表示。

去年年初以来,清丰县立足实际,择优选出有公心、有威望、有精力、有能力的党员或村民代表任联户人,并按照就近、就熟原则,科学合理划分“责任田”,由每名联户人分包15至20户家庭,每周至少与分包群众联系沟通1次,全面、动态掌握其家庭关系、邻里关系、住宅房屋、外出流动、经济状况、生产需求、生活困难等情况。

与此同时,该县在各村悬挂联户图,将全村党员基本情况、联户党员及所联农户情况予以公示,进一步方便群众随时联系联户人,推动实现生病卧床上门看望、红白喜事上门帮忙、矛盾纠纷上门劝解、不满情绪上门疏导、突发事件上门了解。

此外,为充分发挥联户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,清丰县还实行走访联系情况信息反馈机制,并对照走访收集的问题台账,实行分级分类交办。村级可解决的问题尽量村级解决回复,解决不了的报乡镇协调解决,力求做到微事不出格、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。

翻开10多本西赵楼村党员联户工作台账,各种“家长里短”记录得详细明了:替卢文付了解脱贫后医院报销问题,杨庆春因欠费家中停水,冬天村里天然气不够用,增加村里游园的座椅和健身器材,填平广场上容易崴脚的坑洼……

“我们村是全国文明村,原本就有互帮互助的好村风,现在党员联户让我们有了更大的服务空间。眼下,全村参与联户的党员6人、群众代表13人。凡是事关群众利益的事,即使再小,我们也当作自家事儿来办,大家都把‘责任田’当成了展示自己成绩的最好舞台。”西赵楼村党支部书记卢午申说。

“责任田”里责任大,各种创新形式应运而生。针对部分村党员年龄偏大、年轻党员大多外出务工等现实情况,清丰县创新推行“胡同长”治理模式,即通过村民自荐、党支部推荐、民主评选的方式,为村居每条胡同公开选任一名“胡同长”,对党员网格化分包联户机制再细化、再实化,织起一张扎根街头巷尾的服务网。

在双庙乡单拐村,每个胡同口的墙面上,都有一块醒目的写有姓名、手机号码的“胡同长”责任牌。群众有什么急事、难事、烦心事,对胡同治理有什么意见,对村里的工作有什么建议,都可以随时联系“胡同长”反映。“胡同长”成为党支部与村民的纽带和桥梁,成为推进乡村治理的“好管家”。

单拐村村民户兰竹所在的胡同共有18户人家,90多岁的宋想云是住户之一。“老大娘的大儿子常年在外地打工,二儿子虽在一个村住,但是一个村西一个村东,白天还要忙着干活。所以,无论外出还是回家,我都习惯往老大娘家转上一圈。如果晌里没时间,哪怕做好饭端着碗,我也要去看她一眼才放心。前几天,老大娘身体不舒服,我正好在她家,就马上联系她二儿子带老人去看病。”户兰竹告诉记者。

不仅如此,作为一名退休教师,户兰竹看到胡同里不少留守儿童无人照管,便自发承担起每天晚上及周末为他们辅导作业的重任。“虽然这个‘长’不是什么官,但大家把我选出来,我就要以身作则、带个好头,把胡同打理好,把大家服务好,不辜负这份信任。”户兰竹说。

30多岁的马晓静是单拐村热心妇女的代表。党员联户工作推行以来,她积极报名,争当“胡同长”;疫情期间,村里每次全员核酸检测她都全程参与,一次不落。此外,她还带头成立爱心服务队,将“力所能及为困境儿童、孤寡老人、困难家庭做点小事”作为宗旨,让爱心和温暖遍及村内每一个角落。(下转第二版)

标签: